2019年6月,張培爽(化名)的父親因慢性肺源性心臟病,決定進行肺移植手術,他們選擇了當時國內技術頂尖的無錫市人民醫院,在術前評估一周后,醫院通知他們可以進行手術。同年7月,張培爽的父親在那里進行了雙肺移植手術。
手術很成功,醫生告訴他們說是“少見的好”。張培爽回憶,他父親“恢復得像正常人一樣”,8月底辦理了出院。
2020年2月,張培爽的父親感覺不適、乏力,于是前往南京的一家醫院檢查。“指標都不正常,當天馬上住進南京的一家醫院,他們診斷可能為巨細胞感染。”家里人回憶,2019年在無錫做肺移植手術時,有好多人的情況與張父差不多,都治愈了。
“把我爸轉到無錫市人民醫院,可能用了三天時間,他們確認我爸感染了一種叫克雷伯菌的細菌。2019年做手術時,在術后恢復期間,也得過這個病,當時他們用了一種抗生素叫鋒衛靈。”
“鋒衛靈”,通用名“注射用硫酸黏菌素”,是一種特效抗生素。張父在2020年的這一次感染,醫生還是使用了這種藥。“這一小瓶抗生素,目測只有5毫升, 2000多元錢。”
張培爽的父親所用的“鋒衛靈”,不是在無錫市人民醫院的藥房拿藥,而是要拿著醫生的處方,自費在醫院一樓康達藥店購買。
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了解到,張培爽父親2019年和2020年兩次住院期間,家人光購買“鋒衛靈”就花了近30萬元。在尋找替代進口藥的過程中,家屬發現,“鋒衛靈”在國家醫保目錄中。在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獲得的一段音頻資料中,院方以沒進這種藥等原因,要求患者自費去醫院一樓的康達藥店購買。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從江蘇省衛健委官網查詢《江蘇省基本醫療保險、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庫》確認,“鋒衛靈”在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中。
醫保報銷需要患者提供繳費清單,由醫院在病人出院時開具。如果去外面的藥店自費買藥,意味著張培爽父親所使用的近30萬元的“鋒衛靈”無法醫保報銷。
自費用上了白蛋白
讓張家人困惑的,還有另一種叫白蛋白的藥品。
2020年,張培爽父親體內的白蛋白指標不佳。按照張培爽對媒體的介紹,當時主治醫師建議他們通過“食補”來補充營養。在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獲得的一段音頻資料中,雙方談到了白蛋白使用的問題,主治醫師表示,“當然是用藥更好。但為了幫你們省錢,就不給你們用。”當張家人表示希望用藥之后,主治醫師說跟主任反映一下,重新考慮治療方案。
這之后,張培爽的父親自費用上了白蛋白,買這種藥一共花了72185元,而白蛋白也在醫保目錄中。此外,張培爽還根據父親的處方,整理出了丙球、更昔洛韋等其他幾種在醫保目錄中,卻需要自費在康達藥店購買的藥品。
患者家屬曾與主治醫師提到相關問題,醫生表示,多粘菌素和白蛋白雖然都在醫保范圍內,但無錫市人民醫院沒有引進,江蘇省其他醫院也都沒引進這兩種藥,在本院使用這兩種藥品必須自費。
張培爽曾多次與無錫市人民醫院醫保處及藥劑科協商,如果醫院沒有庫存,是否能夠臨時采購藥品。
醫保處工作人員表示要跟主治醫師核實。“人血白蛋白要指標低于30g/L才能用,肺移植和肺移植感染病人使用丙球不能報銷,左西孟旦和兩性霉素B都有適用范圍。如果病人的病癥在適用范圍內則可以報銷,病癥不在適用范圍內,即使用了藥也不能報銷。”
有證據顯示,張培爽父親的白蛋白指標一度低于30g/L,屬于醫保處所說的適用范圍的,但也沒有報銷。
反復溝通中,張培爽覺得,醫生、醫保處、藥劑科三方的回復就是個無解的循環。醫生說醫院沒藥,需要藥劑科采購;藥劑科說需要醫生提出用藥申請;醫保處說不是在醫保目錄里就可以報銷。
開在醫院內部的藥店是醫院的藥店嗎?
記者在“天眼查”查詢看到,無錫市康達藥店成立于1999年4月,股東是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,持股比例100%。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已經在2007年與兒童醫院等整建制組合,成立了無錫市人民醫院。
張培爽和院方溝通時,院方一再強調,康達藥店與醫院沒有關系。29日,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撥通這家藥店的電話,工作人員回復,“藥店是醫院的,但我們章只是藥店的章,不是醫院的章。這邊是自費的,跟你講清楚。”
張培爽的父親已在2020年4月去世,因用藥問題,張培爽將醫院和藥店告上了法庭,要求賠償醫療費44萬余元。這是他們一家計算的自費購藥中按規定可報銷的部分。兩次住院,“鋒衛靈”、白蛋白等自費購買的藥品花費后來在法庭上被確認為524955元。
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,醫院沒有庫存,要求患者自費購買。業內人士告訴總臺央廣中國之聲記者,其根本原因是醫院有醫保控費考核和藥占比的要求。
控費考核可以簡單理解為控制醫保使用的額度。國家必須要協調、均衡醫保大盤子里資金的使用,因此醫院會有一定醫保額度,如果高價藥都從醫院走,可能會影響醫院的額度分配;而藥占比,指的是藥品的使用,不能在所有住院花費中占比太高。不管是醫保控費還是藥占比,目的都是解決以藥養醫的問題。但在具體執行中,患者可能會遇到實實在在的問題。